【廉洁文化】破除不良习俗,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

时间:2022-05-16作者:纪委文章来源:bevictor伟德官网(航空学院)浏览:140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着眼于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,发挥优秀党员、干部、道德模范的作用……营造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,推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。”党的十八大以来,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,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深化,党员干部积极摒弃陈规陋习,弘扬新风正气,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善,谱写出精神文明新乐章。但我们也看到,现实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对党中央的号召要求置若罔闻,败坏风气、影响负面,破除不良习俗、倡导文明新风依然任重道远。

 

不良习俗屡禁不止

一个地方、一个部门风气如何,关键要看党员干部怎么做。有的党员干部置相关规定于不顾,对各种不良习俗念念不忘,甚至还和组织耍花招、搞“变脸”。

在红白喜事上,一些党员干部想着法地变换花样、顶风违纪。有的“化整为零”分散办,为了避免宴席规模超过规定桌数,分批次、分时段、分地点进行多次宴请。有的巧立名目变相办,以聚会、“试菜”等名义违规操办乔迁宴、升学宴、生日宴。有的“退居幕后”遥控办,自己隐身不出面,安排或者默认由亲属、朋友代理操办。更有甚者,搞“云办酒”,私下广发红白喜事通知,不设宴只收礼,通过微信红包、转账等方式收受礼金,与组织“藏猫猫”。

另有一些党员干部在衣食住行上处处炫耀攀比。饮食要奢华,抽烟就抽中华烟,喝酒就喝茅台酒,把餐桌的豪华丰盛当作身价面子,不惜稼穑艰难,大肆铺张浪费。服装要档次,酷爱名牌大牌。住宿要讲究,有的出差非五星级酒店不住,表面上强调按规定办,实则面对超标准接待往往半推半就、受之泰然;有的长期违规占用多套住房、办公用房;还有的收受老板豪宅。出行要排面,有的国企领导干部,在职级上拼命向公务员序列靠拢,但在出行上却搞“企业特殊论”,非头等舱、商务座不可;更有的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长期借用他人高档车辆,以此来显摆作为领导“高人一等”的身份。

还有些党员干部热衷走后门拉关系,不走正路走邪路。有的遇事就托关系、找门路,满脑子都是钻制度漏洞、抢社会资源,被这种不良社会风气裹挟,很多人也跟风去做,觉得不这样做不踏实,没有安全感。有的搞“长线投资”,有事没事都请客送礼攀关系,处心积虑“烧冷灶”,培养感情套近乎,只待“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”。还有的对子女平时无管教、宠溺无原则,在“关键时刻”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和公共资源“关心关爱”子女,入职入岗搞“萝卜招聘”,选拔任用玩暗箱操作,典型的做父母不合格、做领导不公道。

此外,薄养厚葬缺乏孝悌也是一类突出表现。有的党员干部对父母平时不管不问,借口工作忙、事情多,经年累月很少露面,遇事需要照顾更看不到人影,把父母当作“包袱”,对至亲长辈缺乏孝顺和孝心。有的用钱来“收买”孝道,只满足物质生活所需,漠视至亲长辈的精神需求。还有的等父母逝世才开始“演绎”孝道,白事搞得像喜事,歌舞唱大戏、打牌搓麻将、鼓乐放鞭炮等不一而足,既扰得四邻不得安宁,也让悲恸肃穆氛围荡然无存。更有的还把逝去的父母拿来“消遣”,如某些干部四处为家里老人寻“宝地”安葬,聘请风水先生做道场,看似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,实则为求自己官运通达。

 

为什么有些党员干部乐此不疲

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不良习气之所以积重难返,还是因为“当官做老爷”思想根深蒂固。一些党员干部对权力的本质属性认识错误,特权思想作祟,把搞特殊化视为身份的象征,把职位权力视为利益交换、铺关系网的砝码。有的极度迷恋权力,为求官位不择手段、不惜代价,甚至求神拜佛来保佑自己升官发财,丧失共产党人的原则立场。有的秉承“一人得道、鸡犬升天”,利用手中权力想尽一切办法,甚至触碰党纪国法来为子女“搭桥铺路”,为亲属和特定关系人“打伞撑腰”。有的认为升官发财就得享受,只有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一掷千金,喝名酒、抽名烟、穿名牌,才与自己的身份相符,因此不惜铤而走险、以身试法。

现实利益驱动也是一方面原因。有的利用职权借操办之机敛财,有的之前跟风送出去很多礼金,也想借此把“损失”补回来,有的借操办婚丧喜庆收受礼金“洗白”非法收入,把别人对自己的贿赂辩解为“礼尚往来”,掩盖受贿事实,还有的把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“感情投资”的机会,巧借宴席之机联络人情、攀附关系,在双方眼里,这都是一项获利丰厚的“产业”。

“都是人情往来,不办没有面子。”攀比好面子追求虚名是不少党员干部大操大办的心理动因。有的盲目攀比,丧事比“孝心”,婚事比“财力”,生日祝寿比“影响力”,认为“排场越大越有面子”,更有甚者力图用老人身后丧事的隆重来掩盖不孝。有的没有带好头、作好表率,让部属、群众跟风攀比、违规操办。还有的被从众心理裹挟,认为别人红白喜事都大办了自己却不办,容易在当地抬不起头,被人说闲话,只得盲目从众、随波逐流。

还有一个客观因素不容忽视,那就是监管宽松软、制约不足。一个是重视程度差,有的地方党组织破除不良风俗的工作停留在嘴上,缺乏实际行动,睁只眼闭只眼,放任自流、视若无睹。再一个是执行起来难,不少纪检监察干部表示,收礼不上账、真假礼薄、电子红包等一系列隐形规避手段层出不穷,导致调查取证难,加之各地相关规定要求不一、社情民俗各异,致使问题界定难、尺度把握难。还有一个是违纪成本低,有的党员干部自认相关人员大多是关系较为密切的亲友、服务对象等,不会有人举报,即使东窗事发,也往往简单给个党纪轻处分了事,没有什么大不了。

 

不良习俗危害甚于虎

风起于青萍之末,浪成于微澜之间。不良风气的形成,往往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小处萌发,小细节隐藏大问题,小现象影响大风气。一些党员干部打着传统习俗的幌子,认为收礼办酒只不过是人情往来,走走关系办点私事无碍大节,吃点喝点拿点是人之常情,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警惕。

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政风的晴雨表,也是观察党和政府形象的窗口,党员干部大操大办、炫富攀比、拉关系走后门等作风问题造成不良观感,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,群众对此深恶痛绝。不良习俗影响下,一些党员干部滋长权力带来的优越感,滋生特权思想,对群众感情冷漠,远离群众、脱离群众,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动摇党的执政基础。

党员干部搞陈规陋习对社会风气的危害也不容小觑。攀比奢靡之风给群众既带来心理负担也加重经济压力,碍于“面子”,群众不得不跟着“大操大办”,有的群众甚至为此债台高筑,表面强颜欢笑、内心憋闷苦涩。不仅如此,拉关系走后门、搞特权钻漏洞,带来的是办事就得吃请送礼的潜规则盛行,社会不公加剧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比阔斗富、庸俗关系也使中华传统美德变味走偏。

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,沉溺不良习俗也拉低个人操守,抵御围猎、自律向上的能力也随之降低。“一件违规小事忽略了,两件违纪小事忽略了,最后违法犯罪的事也不当回事了,是非观念逐渐模糊……”从某位领导干部的忏悔就能看出,千里之堤毁于蚁穴,作风问题不可轻视,不少党员干部就是在吃吃喝喝、觥筹交错的小事小节中意志涣散、蜕化变质。